雪兰莪  黑风洞.jpg 

黑风洞

 

黑风洞是印度教的朝拜圣地,位于吉隆坡北郊11公里处,是一个石灰岩溶洞群,处在丛林掩映的半山腰,从山下循272级陡峭台阶而上即可到达。黑风洞是在100多年前被发现的,该处石灰岩面积255公顷,洞穴不下20处,以黑洞和光洞最为有名。黑洞阴森透凉,小径陡峭,曲折蜿蜒,长达2公里多,栖息着成千上万的蝙蝠、白蛇和蟒蛇等150多种动物。光洞紧邻黑洞,高50—60米,宽70—80米,阳光从洞顶孔穴射入,扑朔迷离。
黑风洞是千面女郎。在世界各地的游客眼中,她是旅游吉隆坡的观光重点,非去不可,那272级的阶梯,虽然教人一时气喘脚软、欲上乏力,上到顶来,却欣见满天兴都神佛,一时的辛苦终于换得眼界大开,满心欢喜。

对热爱运动、登山的人来说,她更是锻炼身体,练脚力、气力、毅力的好所在,只要轻易地通过了这一关,马国的大山小山都能如履平地,不足为惧。对喜欢宠物、热爱和平的人来说,黑风洞前满天飞舞的白鸽,除了营造出美丽的景观外,也捎来了和平的新希望。

共有272级的阶梯,这真的考验攀登人的脚力、这里没有捷径。从山脚下抬头望,一级级堆砌得陡而笔直的石阶,教少运动的人望而生畏。左边和中间部分的梯级兴建于1948年,距今有52年,最右边的梯级则在1973年扩充加建。据说在梯级未铺设之前,只是以简陋板块铺着。那更早之前呢?恐怕得学泰山手攀青藤飞入洞吧!

黑风洞共有3个洞穴,不过,最为人知的是光洞和黑洞,多年来,两洞互放光彩,吸引游人。与光洞如连体婴般屹立,位于光洞梯阶左边的黑洞因洞穴封闭,阳光终年都透不过来,洞内伸手不见五指,并不给游客观光,
因而给洞内的千万生灵制造了奇佳的生存环境,蝙蝠、蟑螂及虫类等在这里活得逍遥快活,晶体、钟乳石、石笋等顽石,也在这里找到了活命的泉源。没有了凡夫俗子的干扰和破坏,它们脆弱的生命得以延续,而且可以活得健康、美丽、完整。

至于光洞,是都山群的主要洞穴,既是兴都教徒设坛供奉神祗的圣地,也是开放给游客观光的胜地,而由于兴都教浓郁的宗教色彩,不但深受教徒拥护,也备受国内外游客垂爱,竞相到此观光,人潮不断。由于光洞是黑风洞群山中唯一的观光区,在许多人眼中,它就是黑风洞的代号,大家口中的“黑风洞”,其实指的是“光洞”。
黑风洞每年都吸引超过百万名游客来访,是雪州的主要观光区之一。每年在大宝森节从四面八方涌往黑风洞膜拜祭神的信徒和观光客更是多得惊人,少说也有10万人,人山人海,蔚为奇观。

黑风洞的石灰岩洞穴年龄是数以亿万计,而建在光洞内的兴都庙“斯里苏巴马廉庙”(Sri Subramania Swamy Temlpe)庙龄虽然难望其项背,却也有将近130年悠久历史,斯里苏巴马廉寺庙是于1870年被发掘为兴都教的圣地,并在1891年建成。光洞内有4 个仿照南印度泰米尔县兴都庙风格而建的神坛,所祭拜的神祗都是姆鲁干神。姆鲁干神是兴都教首位神祗西华的次子。 




旅游小Tips : 黑风洞与摈城的穆尔干寺同为马来西亚的印度教圣地,每年阴历1—2月间的大宝森节(固定的三天内举行)期间,虔诚的印度教徒用钢针穿过皮肤,面颊和舌头上用小刀、小叉刺穿,背负神像,唱着宗教圣歌游行步入石洞参拜,为期3天,朝圣者可达30万人。平时到黑风洞的游人也络绎不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在地台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